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由沪苏浙皖组成的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2年,长三角GDP总量达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4%。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构建发展新格局,池州市提前部署新赛道,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激发新质生产力、推动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产业集聚加速 科技能量汇聚
“这是我们企业目前主力产品:光伏发电用功率保护器阻件。”跟随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凤鸣的介绍,记者看到企业展出的产品,“虽然看起来不显眼,但是凭借着它背后的技术优势,在光伏组件的细分赛道我们产品的销售量从2022年起稳居全球第三,今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更是突破15%。”
采访团走进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赵艾凌 摄
彭凤鸣就职的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功率器件及芯片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年产半导体GPP芯片360万片。
“企业年营收超过5亿元,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了国际汽车联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们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开展产学研等加速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彭凤鸣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在安徽方兴未艾,企业正瞄准这一机遇正在积极部署车规级芯片赛道,加快研发生产相关产品,深化与比亚迪、吉利、江淮等汽车生产商的合作。
布局“早一步” 发展正当时
在池州市,像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深耕专业赛道的企业不止一家,半导体产业在这一方热土上蓬勃发展并结出丰硕成果。
早在2011年,池州市半导体产业业已起步,经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目前基本形成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
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图。赵艾凌 摄
从普通的省内地级市到安徽省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升级转型的背后是池州市多措并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决心。
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推进半导体产业不动摇。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壮大,从2011年的“认真学习研究半导体产业、芯片产业前沿发展趋势和产业链条”到最近的“以95分的高分通过安徽省半导体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批筹评审”,在池州,半导体产业始终居于政府工作的前列位置,并保持顶格推进。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建立专班服务企业,池州市以“筑巢引凤”吸引着国内外优质半导体企业前来洽谈。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外的大小事,让产业加速落地,让工厂尽快开工,推进半导体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过程中的“池州速度”让各个企业赞不绝口。
坚持半导体产业首位发展,推动组建半导体产业协会建成,池州市还从产业基金、土地、能耗和排污指标等方面优先支持半导体项目,园区从厂房净化装修、设备补贴、人才引进、金融支持等方面入手,以“园区+基金+政策补贴+专项帮扶”的方式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向车规级方向竞发,也得益于池州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彭凤鸣坦言,“少了政府的帮扶措施和政策支持,企业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去开辟这个新赛道。”
积极融入长三角 用活用好“桥头堡”
伴随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池州市半导体产业也在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当前引进培育的63家规上企业形成了配套相对完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条,而延链强链补链带来的成熟生产模式也增强了池州市承接长三角地区半导体产业转移的吸引力。目前,池州市半导体协会已与江苏省半导体协会签订结对合作协议,推动池州市半导体产业加速融入长三角产业供应链。
释放发展潜能,打造创新高地,池州市将目光瞄准长三角丰富的人才资源,通过主动对接,积极招揽,让人才资源为己所用。今年7月,上海(池州)张江“双创中心”正式运营并举办首次路演,上海松江区、北京中关村“科创飞地”也在加快建设。通过这些平台,池州市可以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轻松对话,实现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引进,为迫切的技术需求与前沿科技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池州经开区半导体产业稳中有进,省级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约110亿元,同比增长约15.5%。钜芯半导体等半导体核心企业产值增幅超过20%。
早布局、强发展、优结构,池州市半导体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下一步,池州市还将升级半导体产业链全景图,创新招大引强赛马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导”入强劲动能,为安徽打造半导体产业阵地贡献积极力量。(记者 李欢 赵艾凌 王兆 袁江凯)